為什麼說「愛」是最大的 - 陳弟兄編譯
admin
25 June 2025
為何在信、望、愛中,「愛」是最大的?
根據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的教導,愛之所以在「信、望、愛」這三樣永恆的美德中居於首位,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核心原因:
1. 愛是上帝的本質
最根本的原因是「神就是愛」(約翰一書 4:8)。信(對神的信靠)與望(對神應許的期待)是人對神的回應,但愛(agape,無條件的犧牲之愛)是神自身的屬性與祂一切作為的動力。因此,愛比信與望更為根本。
2. 愛是永恆不止息的
信與望在永恆中會有所轉變。當基督徒見到上帝時,「信」將變為親眼所見,「望」將成為已實現的現實。然而,「愛」卻永不終止,它將成為天堂裡神與人之間關係的核心與永恆狀態。
3. 愛是信與望的根基與成全
若缺乏愛,信與望就會失去其真實意義。保羅強調,即使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愛使信心成為有生命的行動,使盼望超越自私的期待。愛也「完全了律法」,是所有誡命的總綱。
4. 愛是基督徒身份的最終標誌
耶穌教導,最大的誡命是愛神與愛人,而「彼此相愛」是門徒最顯著的記號。愛不僅是內在的美德,更是外在的行動與見證,是連結教會、建造彼此的關鍵。
總而言之,愛之所以最大,是因為它直接反映了神的本性,是唯一在永恆中不變質的美德,並且是其他一切信仰實踐(包括信與望)的基礎與最終目標。
Tags
- Read more about 為什麼說「愛」是最大的 - 陳弟兄編譯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聖經中的愛 - 陳弟兄編譯
admin
25 June 2025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聖經中「愛」的豐富內涵,指出它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源於上帝的行動、犧牲與委身。文章的核心要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聖經中的四種愛
1. 聖經透過四種不同的希臘詞彙來闡述愛的層次:
1.1 Agape (神聖之愛):指無條件、不求回報的犧牲之愛,這是上帝對人類愛的體現,也是聖經中最高層次的愛。
1.2 Philia (友愛):指朋友之間基於共同價值觀的深厚情誼。
1.3 Eros (愛情):指婚姻關係中的浪漫與激情之愛。
1.4 Storge (親情):指家人之間自然產生的情感連結。
2. 耶穌與使徒的教導
耶穌和使徒的教導將愛定義為基督信仰的核心:
2.1 耶穌的教導:祂提出最大的誡命是「愛神」與「愛人如己」,並革命性地教導門徒要「愛仇敵」。祂頒布「彼此相愛」的新誡命,並以自己「為朋友捨命」的犧牲,定義了愛的最高境界。
2.2 使徒的闡釋:
2.2.1 使徒約翰強調「上帝就是愛」,真正的愛必須展現在「行為和誠實上」,而非僅僅言語。
2.2.2 使徒保羅在著名的「愛之篇章」(哥林多前書13章)中,描述了愛的特質(如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並總結在信、望、愛之中,「最大的是愛」。
3. 總結
綜觀整本聖經,愛是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它源於上帝,由耶穌的生命與犧牲完美地展示出來,並呼召所有信徒將這種以他人為中心、超越情感的愛在生活中實踐出來。這種愛是成全律法、連結所有美德的關鍵。
Tags
- 華人雲端基督教會
- 字義研究
- 信望愛
- 聖經
- 耶穌
- 保羅
- 哥林多前書 13:13
- 1 Corinthians 13:13
- 愛的篇章
- love
- 希臘文
- Agape
- 神聖的愛
- philia
- 友愛
- eros
- 愛情
- Storge
- 親情
- 彼得
- 約翰一書 4:16
- 1 John 4:8
- 16
- 歌羅西書 3:14
- Colossians 3:14
- 馬可福音 12:30-31
- Mark 12:30-31
-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
- 馬太福音 5:44
- Matthew 5:44
- 約翰福音 13:34-35
- John 13:34-35
- 約翰福音 3:16
- John 3:16
- 約翰
- 彼得前書 4:18
- 1 Peter 4:8
- 陳弟兄
- Read more about 聖經中的愛 - 陳弟兄編譯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仁愛不是神愛 - 陳弟兄編譯
admin
25 June 2025
這篇文章主要比較了**儒家「仁愛」與基督教「Agape(神愛)」**兩種愛的概念,並分析它們的異同。以下是重點摘要:
1. 仁愛(儒家)
定義:「仁」是儒家倫理的核心,強調「愛人」,以人際關係為本,從親情出發,逐步推廣至朋友、社會、天下。
特點:有親疏遠近、等級之分,重視自我修養與社會和諧。
動機:以人本主義為基礎,強調個人努力與道德自省。
實踐:體現在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關係中。
2. Agape(神愛,基督教)
定義:Agape 是新約聖經中的「神聖、無條件、犧牲的愛」,強調上帝對人類的愛與人對上帝及他人的愛。
特點:無條件、普世性,甚至包括對仇敵的愛。以神為中心,不因被愛者的價值而改變。
動機:來自神的恩典與啟示,強調順從上帝與效法基督的犧牲。
實踐:要求基督徒愛神、愛人,並在生活中實踐無私的服務與寬恕。
3. 主要異同
比較項目 儒家仁愛 基督教Agape(神愛)
哲學根源 人本主義 神本主義
愛的範圍 有等級,從親人推及他人 普世、無條件,包括仇敵
實踐方式 強調自我修養與倫理行為 強調神恩典與犧牲行動
動機 社會和諧、個人道德提升 順從上帝、效法基督
4. 結論
相似處:兩者都強調同情、仁慈、推己及人,追求社會和諧。
主要差異:仁愛以人為中心,強調親疏有別和自我修養;Agape 以神為中心,強調無條件、普世的犧牲之愛,並需神恩典才能實踐。
總結:
儒家「仁愛」與基督教「Agape(神愛)」雖都強調愛與關懷,但在哲學根源、愛的範圍、實踐方式和動機上有明顯不同。仁愛重人倫與自我修養,Agape 則重神恩與無條件犧牲。
Tags
- Read more about 仁愛不是神愛 - 陳弟兄編譯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書摘 《聖靈的能力》— R.A. Torrey
admin
6 June 2025
使徒行傳 2:1-47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被聖靈充滿...
五旬節,亦稱聖靈降臨節,是耶穌從死裡復活後的第五十天 (2025.06.08)
✟ 為了慶祝紀念聖靈降臨節,我們特別增加一系列有關【 聖靈 】的的文章、書摘。
Tags
- Read more about 書摘 《聖靈的能力》— R.A. Torrey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為睡前哭泣的幼兒禱告例
admin
28 May 2025
耶穌拉我出淤泥 見證系列 - 洪慶勝牧師
admin
1 May 2025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篇 23 篇的默想
admin
24 March 2024
詩篇23是聖經中一段深具安慰力且廣受珍視的經文。它描繪 神作為一位牧羊人,為祂的羊群提供、指引和保護,象徵著 神對祂子民的關懷和引導。沒有一首詩篇比第 23 篇更受信徒喜愛,也沒有一首詩篇在流行文化中產生更大的影響。 基督徒常在面對考驗時尋求詩篇23 篇的鼓勵,在面對死亡時尋求安慰。
對基督的跟隨者來說,詩篇 23 篇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因為耶穌宣稱他是好牧人,為羊捨命 (約翰福音 John 10:11)。他願意撇下99隻安全的羊,去拯救那隻迷失的羊(路加福音 Luke 15:1-7)。 即使在永恆中,耶穌仍將繼續扮演這個角色,正如《啟示錄》中所描述的那樣: 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 Rev 7:17)。
Tags
- 華人雲端基督教會
- 特別議題
- 聖經
- 默想
- 詩篇 23篇
-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
- 你的竿都安慰我
-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
- 使我的杯滿溢
- 恩惠
- 慈愛隨著我
- 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 The Lord is my shepherd
- I shall not want
-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 I fear no evil
- 膏油(分別為聖歸屬 神)
- 司布真
- 詩篇 23 篇的默想
- 申命記33:25
- 太 6:29-31
- 彰顯神的榮耀
-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 以賽亞書 Isa 53:6
- Read more about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篇 23 篇的默想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聖經默想 - 陳弟兄編譯
admin
9 March 2024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meaning, history, benefits, and steps of biblical meditation. Here are some key points:
This is the summary generated by MS Copilot:
這篇文章是關於聖經冥想的意義、歷史、好處和步驟。以下是一些重點:
- 聖經默想是用一顆接受的心思考經文的話語,信任聖靈通過這些話語在你裡面工作。
- 聖經默想的歷史顯示,這是一種可以追溯到舊約時代的實踐,並在新約中由耶穌和使徒們體現出來。
- 聖經默想的好處包括對神的更深認識、靈性成長、指導和方向、改善禱告生活以及心理和情感健康。
- 聖經默想的步驟包括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閱讀一段經文或一個主題,反思其意義和應用,向神禱告,並將經文應用到你的生活中。
Biblical meditation is pondering the words of Scripture with a receptive heart, trusting the Holy Spirit to work in you through those words.
History of biblical meditation shows that it is a practice that dates back to the Old Testament times and was exemplified by Jesus and the apostles in the New Testament.
Benefits of biblical meditation include deeper knowledge of God, spiritual growth, guidance and direction, improved prayer life, and mental and emotional health.
Steps of biblical meditation involve finding a quiet place, reading a passage or a topic, reflecting on its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praying to God, and applying the Scripture to your life.
Tags
- 華人雲端基督教會
- 特別議題
- 聖經默想
- 教訓
- 督責
- 使人歸正
- 恩典
- 希伯來語
- 罪
- 新約
- 耶穌
- 靈魂不朽
- 經文
- 復活
- 腓立比書 Philippians 4:6
- 藉著禱告
- 萬事都互相效力
- 金錢
- 財務
- 神的靈
- 神學家
- 晝夜思想
- 律法
- 思考
- 思想
- 旨意和道路
- 以赛亚书 55:8-9
- meditate
- meditation
- 默念
- 真理
- 冥想
- 靜坐
- 瑜伽
- 詩篇 Ps 1:1-3
- 禱告和默想
- 聖經默想的五個步驟
- 喬治·慕勒(George Muller)
- 每日靈糧
- 舊約
- 十二使徒
- 福音書
- 耶穌默想
- 聖經
- 馬太福音
- 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
- 到曠野
- 聽道
- 醫治
- 整夜禱告神
- 施洗約翰
- 客西馬尼園,最後的晚餐,希伯來書 Heb 5:7
- 應允
- Read more about 聖經默想 - 陳弟兄編譯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