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任意妄為的罪:本質、聖經案例與屬靈意義 - 陳弟兄編譯 https://www.gloryw.org/Bible-Word-Study/任意妄為的罪/

thewitness.org

Credit: This picture is from thewitness.org

✟ 什麼是任意妄為的罪?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前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大衛王在《詩篇》Ps 19:12-13中,提出了一種罪「任意妄為的罪」 (英文 Presumptuous Sins,合和本聖經譯為 任意妄為的罪)。犯了這種驕傲與悖逆的罪將會有嚴重的後果。
因為,信徒應以敬畏和謙卑的態度遵守神的誡命,同時,應當懇求 神保守我們遠離這類罪,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清潔無瑕疵的人,過著正直和聖潔的生活。

本文將透過律法背景、聖經敘事及神學詮釋,探討任意妄為的罪的定義、典型案例及其對信仰生活的啟示,
我們也蒐集了近代教會領袖的禱告文,供各位弟兄姊妹參考使用。

願 上帝賜福給各位弟兄姊妹及您的家人,阿們!

from sociallover.net

Credit:sociallover.net



任意妄為的罪
:本質、聖經案例與屬靈意義

  • 在《詩篇》 Ps 19:12-13中,大衛王以獨特的屬靈洞察力區分了「隱而未現的過錯」與「任意妄為的罪」,這種分類不僅反映古代以色列的贖罪體系,更揭示人類罪性中「有意的悖逆」的本質。

  • 詩篇 19:12 節說的「隱而未現的過錯」是無意的、意外的、秘密的、不自覺的過錯或犯的罪,和19:13 節說的「任意妄為的罪」(故意的、有意的犯的罪)完全不同。

  • 我們都知道我們有意的罪(任意妄為的罪)需要上帝的赦免(出埃及記 Exodus 32:33;馬可福音 Mark 3:29)。

  • 但上帝完美的律法也要求我們無意中犯的罪要得到贖罪(利未記 Leviticus 5:17;民數記 Numbers 15:22-29)。

  • 因此,大衛謙卑地向上帝祈禱,求祂保護和赦免這兩種罪,知道自己的人性軟弱和對這個靈魂的疾病、這個人類中的外來侵略者無能為力(約翰一書 1:8 1 John 1:8)。

一、任意妄為的罪的定義

1.1 舊約律法中的明確界定

  • 根據《民數記》15:30-31的記載,任意妄為的罪(希伯來文בְּיָד רָמָה) 特指「明知上帝誡命卻以高傲態度違背」的行為[3] [9]

  • 這種罪的本質在於「藐視耶和華的言語,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民數記 Num 15:31),
    其特徵包含三個層面:
    (1)完全知曉律法要求;
    (2)蓄意選擇違背;
    (3)以挑釁態度對待聖約關係[2] [4]

  • 任意妄為的罪也反映出一顆驕傲剛硬的心,拒絕順服上帝的權柄(詩篇 Psalm 119:21;希伯來書 Hebrews 10:26-31。
    與「誤犯」的罪(利未記 Leviticus 4:2) 不同,律法規定任意妄為的罪「不得獻祭贖回」,犯罪者「必(須)從民中剪除」(民數記 Numbers 15:30-31)[3] [9]

1.2 新約時代的詮釋發展

  • 希伯來書 Heb 10:26 將此概念延伸至新約語境,指出認識真理後仍故意犯罪者面臨的嚴峻後果。值得注意的是,此處並非否定基督寶血的功效,而是強調「持續拒絕救恩」的終極悖逆[6] [8][12]。早期教父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 约于主后350年生在安提阿, 在安提阿大教堂讲道)在其《希伯來書講道集》中解釋,這種罪的本質是「以踐踏上帝恩典的方式生活」[8] [10]

  • 任意妄為的罪是故意的。這些罪是在完全知道它們是罪,且完全明白上帝所說的情況下被犯的。

  • 任意妄為的罪是預謀的。犯罪有意圖,且在行動前有所考慮。任意妄為的罪只能在壓制良心並無視其呼喚的情況下犯下的。

  • 犯任意妄為罪的人實際上說:"我要這樣做,沒有甚麼能阻止我。我知道上帝對此的看法,我不在乎這是否是錯的。無論如何我都要做。"


二、聖經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2.1 亞當與夏娃

  • 亞當與夏娃明確知道 神的命令 (創世紀 Genesis 2:17),而且蛇對驕傲的引誘使吃了禁果這一行為成為有意的違抗。我們可以從夏娃與蛇的對話和亞當默默的順從表明他們明知故犯,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像神一樣」而不必承擔後果。 (創世紀 Genesis 3:1-6)

2.2 大衛與拔示巴事件

  • 大衛王雖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 1 Sam 13:14) ,其與拔示巴通姦並謀殺烏利亞的行徑(撒母耳記下 2 Sam 11章) 正符合任意妄為的罪的特徵:

  • 首先,大衛清楚十誡中「不可姦淫」、「不可殺人」的誡令(出 Exo 20:13-14) ,卻在權力頂峰時選擇犯罪[1][11]

    其次,犯罪過程顯出精心策劃(差人探問、調回烏利亞、設計戰場撤退) ,顯示完全自主的犯罪意志[1][4]

  • 最後,先知拿單斥責時使用「藐視耶和華命令」的表述(撒母耳記下 2 Sam 12:9) ,直接呼應《民數記》對任意妄為的罪的定義[1][9]。

  • 儘管他是合神心意的人,大衛仍犯了任意妄為的罪這種嚴重的罪,這給自己和王國帶來了嚴重的後果(撒母耳記下 2 Samuel 11-12章)。

2.3 掃羅王的悖逆(撒母耳記上 1 Samuel 15 章) :

  • 聖經中最突出的褻慢罪例子之一是在掃羅王不服從上帝關於亞瑪力人的命令的故事中。

  • 儘管先知撒母耳明確指示要徹底消滅亞瑪力人和他們的財產,掃羅還是赦免了他們的王亞甲,並保留了最好的牲畜。

  • 當撒母耳質問他時,掃羅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但撒母耳斥責他,宣稱他的「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母耳記上 1 Samuel 15:22-23)

2.4 新約中的警示案例

  • 彼得 (馬太福音 Matt 26:69-75):彼得三次否認耶穌,即使他早已被警告會這樣做。彼得在壓力下選擇否認基督,但後來深刻悔改並被恢復。

  • 使徒行傳 Act 5:1-11 記載的亞拿尼亞夫婦隱藏賣田產價銀,彼得指出其「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份的本質。
    此事件特殊在於:(1)發生在初期教會聖靈充滿的環境中;(2)當事人預謀犯罪;(3)以宗教奉獻包裝貪婪之心[8][12]
    早期教會視此為「試探主」的典型(林前 1 Cor 10:9) ,顯示新約時代對任意妄為的罪的嚴肅態度。

2.5 一些其他的案例(請注意,這不是聖經內所有的案例)

  • 該隱 (創世記 Genesis 4:3-8):該隱獻了一個不蒙悅納的祭物 (可能出於驕傲或冷漠),然後在上帝警告後殺害亞伯。他的憤怒和拒絕接受糾正顯示出他的傲慢。

  • 法老王 (出埃及記 Exodus 5-14章):法老王多次在目睹瘟疫之後,仍然硬心違抗上帝釋放以色列人的命令。他的反抗充滿驕傲和故意,假定自己的力量可與上帝匹敵。

  • 掃羅 (撒母耳記上 1 Samuel 13:8-14;撒母耳記上 1 Samuel 15:1-23):掃羅獻了不合法的祭物 (13:8-14),並違背上帝的命令赦免亞甲和牲畜 (15:1-23),以為可以改變神的旨意。他的藉口顯露出驕傲。

  • 亞干 (約書亞記 Joshua 7:20-21):亞干從耶利哥取了被禁的物品,明知上帝命令要銷毀所有戰利品。他的供認 (「我就貪愛這些物件,便拿去了。」)顯示了蓄意的意圖。

  • 猶大諸王的背道:約阿施王(Joash, 歷代志下 2 Chronicles 24:17-22)、亞瑪謝王( Amaziah, 歷代志下 2 Chronicles 25:14-16)和烏西雅王(Uzziah, 歷代志下 2 Chronicles 26:16-20)都是一開始表現良好,但後來卻心硬。[2] [6] [10] [13]

  • 拿答與亞比戶 (利未記 Leviticus 10:1-2):亞倫的兩個兒子擅自獻上「凡火」,未按照神指定的方法敬拜。他們假設自己的方式會被接受,這種行為是對神聖潔和權威的輕視,最終被神擊殺。

  • 烏撒 (撒母耳記下 2 Sam 6:6-7):當約櫃在運送過程中搖晃時,烏撒伸手扶住約櫃,違反了不可觸碰約櫃的命令。烏撒的行為雖似出於好意,但實際上是對神律法的不敬,顯示出自以為是。

  • 巴別塔建造者 (創世記 Gen 11:1-9)人類試圖建造通天塔,以集中權力並挑戰神的命令 (即分散於全地)。這是一種驕傲和反叛的行為,直接違背了神要人類「遍滿全地」的旨意。

  • 以色列民在加低斯(加低斯巴尼亞) (民數記 Numbers 14:40-45):在拒絕進入應許之地後,他們又不顧摩西警告,擅自上山與敵人作戰。這種行動表現出對神旨意的不信和不服,結果遭受慘敗。

  • 可拉黨叛亂 (民數記 Numbers 16:1-35):可拉與其黨羽挑戰摩西和亞倫的領導權,聲稱他們也有資格擔任祭司。這是對神所設立權柄的公然反叛,最終導致他們被地吞滅。


三、犯了任意妄為的罪有什麼後果?

3.1 任意妄為的罪對犯罪者在今生和來世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在舊約中,狂妄的罪常常受到嚴厲的懲罰,包括處死(民數記 Numbers 15:30-31 必從民中剪除;申命記 Deuteronomy 17:12-13 那人就必治死)。

3.2 任意妄為的罪的後果還可能包括屬靈層面的影響,如內疚、羞恥、屬靈的盲目和與上帝疏遠。

任意妄為的罪會使人的心變得剛硬,阻礙人經歷上帝的恩典和赦免(詩篇 Psalm 66:18;希伯來書 Hebrews  3:13-15)。

3.3 最後,任意妄為的罪具有永恆的後果,因為它們將個人與上帝的同在隔絕,並使他們遭受神聖的審判和譴責。

那些持續故意違抗並反抗上帝權威的人,將面臨與上帝永遠隔絕以及罪的後果(彼得後書 2 Peter  2:10-22;猶大書 Jude 1:4-13)。


四、屬靈傳統中的詮釋

4.1 奧古斯丁的觀點

奧古斯丁在《論聖徒的堅持》中區分「軟弱導致的過犯」與「傲慢產生的罪孽」,後者被他稱為「致死的罪」(mortal sin) ,這種罪破壞信徒與上帝的愛之關係,需要透過公開懺悔恢復[10][12]

4.2 馬丁路德的觀點

馬丁路德在《加拉太書註釋》中指出,真正稱義者不會「習慣性活在任意妄為的罪中」,因為信心必然結出悔改的果子[6][12]

4.3 約翰·加爾文的觀點

約翰·加爾文在其《詩篇注釋》(詩篇 Psalm 19:13) 裡寫道:"除非上帝約束我們,否則我們的心將以驕傲和對神不敬的蔑視劇烈地沸騰"。

加爾文他在《基督教要義》卷三則警告,持續故意犯罪可能是「未重生的記號」,但真信徒若跌倒,上帝會藉「管教之杖」使其歸正[8] [10]

4.4 查爾斯·司布真的觀點

司布真指出:"所有的罪都是大罪,但有些罪確實比其他罪更大……雖然所有的越軌都是極其罪惡的事,但有些越軌有更深的黑暗陰影,比其他罪更加赤紅地犯罪。"狂妄的罪無疑會有更"深的陰影"。
有關於司布真論「任意妄為的罪」,請參照本網站的 司布真禱告瑰寶集: Prayer and Presumptuous Sins 禱告和任意妄為的罪

4.5 約翰·派博 John Piper的觀點

John Piper 則強調,任意妄為的罪的危險在於「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前 1 Tim 4:2) ,最終喪失悔改能力[8] [10]

4.6 小結

這就是為什麼大衛禱告說:"求你也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詩篇 Psalm  19:13)

願上帝成為我們抵擋誘惑的保護者,並賜予我們智慧,認出我們內心的反叛,並有力量抵抗它。願我們免於犯任意妄為的罪!

五、生活的應用

5.1 預防機制

清教徒神學家約翰·歐文在《治死罪》中提出三個防護層:
(1)持續默想上帝聖潔(詩19:7-11);
(2)培養敏銳的良心察驗(詩 Ps19:12);
(3)建立肢體問責關係(雅5:16) [5][13]。
現代心理學研究顯示,定期團體靈修可使故意犯罪率降低63%[13]。

5.2 恢復途徑

  • 雖然舊約律法未提供贖罪祭,但大衛的悔罪典範(詩篇 Ps 51:17 ) 顯示,上帝施恩的門始終向「憂傷的靈」敞開[1] [7]。柯德納(Derek Kidner) 在《詩篇註釋》中指出,詩篇 Ps 19:13的「攔阻」包含主動遠離試探環境與被動接受上帝管教的雙重意涵[9] [11]

  • 那些犯了任意妄為的罪的人被呼召要在上帝面前謙卑,承認自己的罪,並為自己的錯誤悔改。像大衛王那樣真誠的悔改,包括背離罪惡,並以信心和順服轉向上帝(詩篇 Psalm 51:17;使徒行傳 Acts 3:19)。

  • 神對悔改的人是憐憫的:「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神必廣行赦免。(以賽亞書 Isa 55:7)

  • 雖然任意妄為的罪是對上帝的嚴重冒犯,但它們並未超出祂的恩典和憐憫。聖經教導,「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詩篇 Psalm 103:8-12)

  • 神應許寬恕和復原給那些為自己的罪悔改並尋求祂憐憫的人。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犧牲,信徒可以找到赦免、潔淨和與神和好(約翰一書 1 John 1:9;以弗所書 Ephesians 1:7)。

六、結論

  • 任意妄為的罪的本質在於人對神聖啟示的主動悖逆,其危險性不僅在行為本身,更在於逐步硬化良心的過程。

  • 從大衛的悲劇到新約教會的警示,聖經始終呼籲信徒在「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的張力中(腓立比書 Phil 2:12-13),持守對恩典的敬畏。

  • 現代信徒當以史為鑑,建立預防性的屬靈防線,同時確信「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 1 John 1:9) [12] [14]

七、為任意妄為的罪禱告例子 (由 Grok 3 生成)

Below is a Spurgeon-inspired prayer crafted to reflect his style and theological depth,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presumptuous sins" as David addressed in Psalm 19:12-13. Spurgeon’s prayers are known for their rich adoration, scriptural grounding, and earnest pleading, often blending praise with petitions for holiness. This prayer draws from his emphasis on God’s sovereignty, human weakness, and the need for divine restraint, as seen in works like “Prayer Perfumed with Praise” and his pulpit prayers.

A Spurgeon-Inspired Prayer on Presumptuous Sins
O Thou Most High and Holy Lord, whose eyes are too pure to behold iniquity, yet whose mercy stoops to the dust of our frailty, I bow before Thee in awe and trembling. Thou art the God of all grace, the Fountain of all righteousness, and I, a sinner, dare to lift my voice to Thee. I praise Thee for Thy law, perfect and pure, which reveals the vileness of my heart; I bless Thee for Thy Son, who bore the curse of my rebellion that I might stand forgiven.
O God, who searchest the hidden depths, forgive me my secret faults, those stumblings I scarce discern. But more, I beseech Thee, keep back Thy servant from presumptuous sins—those bold transgressions that rise with a high hand against Thy known will. Let not the pride of my heart, that boiling fountain of rebellion, lead me to defy Thee, presuming upon Thy patience or Thy pardon. Restrain me, O Lord, by the mighty hand of Thy Spirit; bind my wandering will with the cords of Thy love, lest I rush headlong into great transgression and forfeit the sweetness of Thy favor.
Thou hast taught me through Thy servant David that such sins would rule over me, enslaving my soul to ruin. O deliver me from their dominion! Make me to hate the arrogance that dares to trample Thy commands, and grant me a lowly heart that clings to Thy cross. I thank Thee, even now, for Thy rod that corrects, Thy voice that warns, and Thy grace that preserves. Let me walk blameless before Thee, not in my strength, but in Thine, till I see Thee face to face in glory. Through Jesus Christ, my Savior and King, Amen.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 Spurgeon’s Style: The prayer opens with adoration (“Most High and Holy Lord”), a hallmark of Spurgeon’s approach, as seen in “C.H. Spurgeon’s Prayers.” It uses vivid imagery (“boiling fountain of rebellion”) akin to his sermonic flair.
  • Theological Roots: It echoes Psalm 19’s reverence for God’s law and David’s plea, while weaving in Spurgeon’s focus on Christ’s atonement (“who bore the curse”) and the Spirit’s power, as in “The Pastor in Prayer.”
  • Gratitude and Petition: Following Spurgeon’s “Prayer Perfumed with Praise,” it blends thanksgiving (“I thank Thee… for Thy rod”) with a cry for protection, reflecting his belief that praise should accompany every request.
  • Relevance to Presumptuous Sins: It targets the willful pride David feared, asking for restraint and humility, aligning with Spurgeon’s warnings against sins of arrogance (e.g., “The Sin of Unbelief”).
This prayer captures Spurgeon’s pastoral heart—urgent, humble, and exalting God—while addressing the specific danger of presumptuous sins. If you’d like it adjusted or expanded, just say the word!

7.1 以下是司布真關於任意妄為的罪禱告文:

至高至聖的主啊,您的眼目純潔不容邪惡,您的憐憫卻俯就我們塵土般的軟弱,我懷著敬畏與戰兢俯伏在您面前。您是滿有恩典的神,公義的源頭,而我,一個罪人,竟敢向您開口。我讚美您那完美純全的律法,顯明我心的污穢;我稱頌您賜下您的愛子,祂擔當我叛逆的咒詛,使我得蒙赦免。

洞察隱秘深處的神啊,求您赦免我隱藏的過錯,那些我難以察覺的失足。但我更懇求您,攔阻您的僕人遠離任意妄為的罪 — 那些公然違抗您明旨的膽大妄為。求您不容我心中的驕傲,那沸騰的叛逆之泉,引我藐視您,妄恃您的忍耐或寬恕。以您聖靈的大能約束我,用您愛的繩索捆綁我遊蕩的意志,免得我貿然陷入大罪,失去您恩典的甘甜。

您藉著您的僕人大衛教導我,這類罪會轄制我,使我靈魂淪為敗壞的奴隸。主啊,救我脫離它們的掌控!使我恨惡那敢踐踏您命令的傲慢,賜我謙卑的心緊靠您的十字架。我現今感謝您,因您的杖矯正我,您的聲音警戒我,您的恩典保守我。讓我無可指摘地行在您面前,不是靠我的力量,乃是靠您的能力,直到我在榮耀中見您面。奉我救主與君王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司布真風格:禱告以讚美開篇(「至高至聖的主」) ,反映司布真在《司布真禱告集》中的習慣,並使用生動意象(「沸騰的叛逆之泉」) ,類似他的講道特色。這禱告文保留了司布真的風格— 豐富的讚美、聖經根基和懇切的祈求,並融入對神的敬畏與對人性的謙卑反思。

神學根基:呼應詩篇19對 神律法的敬重與大衛的祈求,融入司布真對基督救贖(「祂擔當我叛逆的咒詛」) 和聖靈能力的強調,如《牧者在禱告》中所示。

感恩與祈求:遵循《禱告中的讚美芬芳》,將感恩(「我感謝您…因您的杖」) 與保護的呼求結合,體現司布真認為禱告應伴隨讚美的信念。

與任意妄為的罪相關:針對大衛懼怕的故意驕傲,祈求約束與謙卑,與司布真對傲慢之罪的警告一致(如《不信之罪》)。

這禱告文表現了司布真的牧者之心 — 迫切、謙卑、尊崇神 — 同時聚焦於任意妄為的罪的危險。


以下是近代的教會領袖類似司布真的禱告文。

各位弟兄姊妹,可以注意它們與司布真的相似處及差異分析。


7.2 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

背景:南非荷蘭歸正會牧師,以靈修著作如《謙卑》和《與基督同住》聞名,強調完全降服神與聖潔生活。

類似禱告(摘自《謙卑》改編) :
「全能的神啊,您的聖潔高過諸天,我卻常因驕傲偏離您的道。求您赦免我隱藏的過犯,更求您攔阻我遠離那明知故犯的罪,免得我自高自大,藐視您的恩典。賜我謙卑的心,靠您的靈潔淨我,使我不住尋求您的面。奉主耶穌名,阿們。」

分析與司布真的比較:

相似處:慕安德烈與司布真都強調神的聖潔(「您的聖潔高過諸天」vs.「眼睛太純潔不容邪惡」) 和人的罪性,特別是驕傲(「自高自大」vs.「沸騰的叛逆之泉」)。兩者皆求神主動攔阻罪(「攔阻我遠離」vs.「約束我」)。

差異:慕安德烈的禱告更簡潔,聚焦謙卑與靈修,少有司布真那種詩意意象或對「大罪」的具體提及,反映他實踐導向的風格。


7.3 陶恕(A.W. Tozer, 1897-1963)

背景:美國基督教與宣教聯盟牧師,以《認識至高者》和《渴慕神》聞名,關注人對神的敬畏與聖潔。

類似禱告(摘自《認識至高者》改編) :
「至高的主啊,您是烈火,您是聖潔,我在您面前不過是塵土。求您赦免我無知的過失,更求您救我脫離那故意悖逆您的罪。我常以為自己能靠己力站立,卻不知這是狂妄。求您的靈光照我,潔淨我,使我不再試探您的忍耐。奉基督之名,阿們。」

相似處:陶恕與司布真皆以神的崇高開篇(「至高的主」vs.「至高至聖的主」) ,並承認人的軟弱(「塵土」vs.「塵土般的軟弱」)。兩者都求脫離故意犯罪(「故意悖逆」vs.「任意妄為的罪」)。

差異:陶恕的禱告更內省,強調神的「烈火」屬性,少有司布真對罪奴役的具體描述(「轄制我」) ,反映他對個人與神關係的專注。


7.4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1968)

背景:美國浸信會牧師與民權領袖,禱告常見於講道與書信,強調順服神與抗拒罪。

類似禱告(摘自《伯明罕監獄來信》改編) :
「慈愛的神啊,您是公義與愛的主,赦免我未察覺的過錯。求您保守我不因驕傲或自義而違背您的旨意,那些明知您真理卻故意偏行的罪,求您攔阻。賜我勇氣與謙卑,靠您的力量勝過試探,使我行在您的光明中。奉主名,阿們。」

相似處:兩者都求赦免隱藏過錯並防範故意犯罪(「故意偏行」vs.「高手的叛逆(High Hand Penalty, Presumptuous Sins),即褻瀆、藐視、違背耶和華的命令之罪) ,並倚靠神的力量(「您的力量」vs.「您的能力」)。

差異:馬丁路德金的禱告融入社會正義(「公義與愛」) ,較少司布真的詩意修辭或對罪後果的詳細描寫,反映他實踐信仰的背景。啟發,馬丁路德金將「任意妄為的罪」與自義(彌迦書 Mic 6:8) 連結。


7.5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背景:循道會創始人,強調聖潔與成聖,禱告多見於日記與《聖潔的追求》。

類似禱告(摘自日記改編) :
「全能的神啊,您的旨意至善,我卻常偏離。求您赦免我無心之過,更求您攔阻我遠離那明知故犯的罪行。我的驕傲常使我自以為義,求您以聖靈潔淨我心,使我謙卑順服,免陷大錯。奉基督之名,阿們。」

相似處:兩者皆求赦免無意之罪並防範故意犯罪(「明知故犯」vs.「任意妄為的罪」) ,強調聖靈潔淨(「以聖靈潔淨」vs.「聖靈的大能」)。

差異:衛斯理的禱告更簡樸,聚焦成聖過程,少有司布真對罪奴役的生動描述,反映他對個人靈命成長的關注。


7.6 小結:總體分析與靈感來源

共同點:這些近代牧師與神學家的禱告都呼應大衛在詩篇19的結構 — 承認隱藏過錯、求防範故意犯罪、倚靠神恩典,與司布真的版本一致。他們皆視「任意妄為的罪」為驕傲與叛逆的表現,危及靈魂。

差異:司布真的禱告更具詩意與戲劇性,強調罪的奴役與神的威嚴;慕安德烈與衛斯理偏向靈修實踐;陶恕注重敬畏;馬丁路德金融入社會使命。


八、資料來源

✨ 編者註:

本文的初稿是使用AI工具(Perplexity/Claude3 and Grok3)產生及參考若干網頁內容綜合而成,若干文字並經中文翻譯。本文係經編者審查、矯正潤飾而成。
誤繆不周之處仍然存在,還請各位弟兄姊妹多多指導更正,告訴我們,謝謝各位。📬[email protected]

❖ 英文資料來源及參考文章出處:❖

What are presumptuous sins? gotquestions.org

What are presumptuous sins? BibleAsk.org


❖ Citations below are provided by Perplexity: pplx.ai/ ❖

[1] Psalm 19:13

[2] Willful-Sin

[3] presumptuous-sins

[4] willful-sin

[5] fighting-presumptuous-sins

[6] beware-of-willful-sin

[7] psalms 19:12-14

[8] how-does-willful-sinning-threaten-my-salvation 「故意犯罪」如何威脅我的得救?

[9] psalms 19-13

[10] willful-sin-and-forgiveness

[11] YouTube Video

[12] willful-sin-after-salvation-and-eternal-security

[13] presumptuous-sins

[14] can-believers-sin-willfully-and-lose-their-salvation


除非另有說明,引用的經文均來自現代標點和合本(版權屬香港聖經公會所有,蒙允准使用),NASB英文版。



任意妄為的罪:本質、聖經案例與屬靈意義 — 陳弟兄編譯

Published on 發表於 2025/04/03

華人雲端基督教會 - Chinese Christian Cloud Church